新闻详情

陕西:瞄准国家战略 建设一流高职

  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为主线,部署了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陕西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承担了55项任务和16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7.08亿元,瞄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战略,多措并举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建设一流学院 提升教育能力

  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

  一流学院以“引领性、创新性、国际化”为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国际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技术创新、区域文化建设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示范引领全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

  一流专业以“开放性、服务性、特色化”为目标,凝练专业特色,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未来3年,陕西将建成3所、培育3所全国一流高职学院,建成50个全国一流高职专业;重点建设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10所、骨干专业150个;建成国家级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4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80个;建设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10个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

  改革体制机制 营造发展生态

  陕西高职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立足以下四个方面营造高职发展良好生态。

  加快推进高校“一章八制”建设。构建以大学章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理事会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财经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坚持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加快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到2018年,全面建成人才成长“立交桥”。

  推动校企、校地深度融合。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专业预警定期发布制度。引导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周到优质服务。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在调整5000个编制补充教师岗位的同时,全面实施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扩大高校人事自主权。支持高校在核定岗位范围内自主聘用教师,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高职院校能工巧匠特聘计划”,吸引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健全名师“培养—选拔—应用”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 校企协同育人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建立“高校创新+孵化器+人才培养”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支持8所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50个,创新创业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机制。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会同省科技部门,支持高职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认定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50个,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50个,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0个,举办“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30期,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综合保障水平。推动高职院校配足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培育优秀导师500名。打造创新创业新型智库,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完善绩效拨款机制。

  落实诊改工作 激发发展动力

  对全省37所高职“一校一策”进行巡视诊断,摸清家底,出台深化高教综合改革的系列措施。

  在省级巡视诊断基础上,落实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成立省级诊改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到2018年底,分三批完成全省高职院校自我诊改、抽样复核工作。

  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企业“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根据专家组系列建议,指导各高职院校着力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及课程结构、推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鼓励高职院校主动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质量评价,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鼓励高职院校不断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大力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推动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新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持续提升质量年度报告的可读性与可信度。


网站二维码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全站搜索